江湖夜雨十年灯

语文考试

李二花 / 2022-11-07


关键词:阅读理解

这一篇本来是想上周六写的(2022-11-05)奈何拖延症犯了。

我周六在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只看了题目一眼,我就知道大概是什么内容。

说的是一个节目请到了一个语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作者,然后作者做的题目的答案跟标准答案关系不大,并且作者自己也说,自己当时写文章的时候也并没有想太多。

我如果是早年间看到这样的视频和文章,我的想法也是一样的,连作者都没有这个想法,为什么要按标准答案来,标准答案的制定者难道比作者本人还要理解吗?

慢慢的随着长大,认识到了这个社会,我有了新的看法。

其实文章一旦从作者的笔下落地,就不再属于作者了,这里的意思不是版权不属于了,而是解读不属于了,作者可以有自己的解读,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那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那我的解读为什么不对?为什么又有了考试的标准答案呢?

自从有一点理解了中国教育的目的(甚至不单单是中国教育,而是很多国家的教育)之后,我开始慢慢有点明白了。

语文(文科里面没有标准答案类型的)考试,其实不仅仅是在考你对眼前这一篇文章的理解,还是在考察你对中国教育的理解,你对出题人的理解,你对你到现在为止的学生生涯本身的理解。

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作者当时写作时是怎么想的,出题人是不知道的,出题人(一般是好几个)的想法是尽可能的根据各自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来感悟或者说直白点来猜测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各种写景写物是为了表达什么)。

同时出题人还要根据国家教育的环境(比如中国儒家思想,中国的家文化,爱国情怀,中国传统的孝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对战争的痛恨等等)来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做一些修饰,以此达到更符合主旋律或者说更符合在这种文化下生长的中国人的思考。

这应该就是标准答案的来源了。

这就解释了,如果你在答题时,按照的就是平时灌输的各种思想,往各种姑且称之为标准答案的思路上去靠,那么基本上会撞上出题者给出的答案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样人会写的跟这种标准答案基本一样呢?

第一种就是已经完全被这种教育方式同化,觉得答案就是应该这样,好的就是真善美,坏的就是假恶丑,这种人看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起码在当下)。

第二种是那种已经洞悉了这种教育的方式,有自己很清晰的认知,完全把考试就当做考试,去揣测出题人的意图,去思考出题人想考你什么,就是为了写出出题人想看的答案获得高的分数。

写不出标准答案(或者说部分沾边,但是有不同想法)的呢?

大概有有这么两类人。

第一种就是还没有完全被当下教育同化(但是也同化了一部分),还有自己的思考,主观上排斥这种教育下灌输的各种思想,但是还没有看透这种教育的本质,就是想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或者说自己的解读,而不是考虑出题者想让你怎么回答),最终无法获得好的分数(但是这其实是他们不想的,他们也想获得好的分数)。

第二种是他们也看出了这种教育的目的,但是他们不在乎,不在乎发表自己真实的思考,不在乎拿不到高分数,当然这种很少很少,因为毕竟学生都喜欢高分。

还有一种就是他们也接受了这种教育方式,但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导致表达不出这种出题人想要的答案。

最后一个类别的就是确实没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在当前教育的框架下浑浑噩噩,也不接受这种教育,也不做自己的思考,上学对他们而言是煎熬。

这个就是我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之后,再去回想那个时候的一些事情的一点思考,当时的自己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个人的一生其实是完全不自由的,包括思想(生存环境,社会制度,学校教育都在给你一些限制),包括身体(医疗水平参差不齐,食品安全完全黑洞)。

我们只能是尽可能的挣脱一些枷锁,一些束缚,去获得相对的自由,这种自由只能是满足个体的,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